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CEG网站群

當前頁面:首页 > 详细信息

内容管理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主站房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点击量:25935   2024-09-05 【打印】 【关闭
步入中铁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地上,巨大的“京帆”高高扬起,传承续写大运河“千帆竞连”的历史记忆,地下,主站房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超级地下城”进度条不断刷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项目,站房核心区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将接入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等6条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预留京哈铁路、市郊铁路S1号线远期接入条件,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八线换乘”的互联互通功能。

创新研发全国首款站台防火屏蔽门

副中心站地上未来将开发139万平方米,涵盖办公、商业、酒店、公寓,可以说是“地下交通枢纽、地上摩登新城”。未来枢纽还将设置160多个出入口,包括下沉广场、安全出口、人防出入口、电扶梯、车库进出口、自行车进出口6大类,换乘距离最近的两条轨道线路,最快只需1分钟,80%的乘客换乘,基本可在3分钟内完成,车站与城市无缝衔接。

副中心站地下三层的8个站台均设置混凝土屏蔽罩,由于副中心站属于中庭敞开式枢纽,混凝土屏蔽罩可以将轨行区与车站其他区域分隔开,建成后,站台地面与屏蔽罩之间还会增设屏蔽门。过去,乘客更多是在地铁站台上看到屏蔽门,而在火车站台上安装屏蔽门,既是考虑乘客安全,也是为了防火,屏蔽罩与屏蔽门共同作用,使得轨道线间形成独立防火分区。这款具备防火功能的站台门由中铁建工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解决了传统屏蔽门门体结构、电机、电磁锁、内部器件不耐高温等多个技术难点,针对轨道侧可能发生的火灾,可实现10分钟内正常开闭,1小时内门体结构完整,属于全国首创。

2252只“脚”撑起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副中心站立得正不正,关键在“脚”稳不稳。中铁建工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十分考验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桩基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施工中,项目团队以2021根后压浆钻孔扩底灌注桩为基础,辅助231根单桩承载力大的逆作桩,使桩基群承载力、抗浮能力达到最佳,成功为车站植入2252只“脚”,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稳定基础。针对北京北运河地下水渗透问题,项目特别采用“土钉墙——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形式,完美发挥“地连墙”截水、防渗、挡土等作用,为基坑打造“铜墙铁壁”。

值得一提的是,站房的“脚”内有乾坤。每一只“脚”由混凝土桩和钢管柱组成,按照施工工序,钢管柱要在混凝土桩浇筑完成后插入。这就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出了新要求,不能凝结过早,这样钢管柱无法插入,也不能凝结过晚,钢管柱插入后无法“立正”。为保障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项目比选几十种外加剂,开展100余次配合比验证试验,最终确认C35水下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同步采用减水剂、缓凝剂、粘度调节剂等复合外加剂,有效调节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和凝结时间,延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桩和钢管柱“牵手成功”。

站房精装修样板间已亮相

01号“京帆”的入口是未来副中心站的西入站口,由此逐级而下,白色中带有黑色波点的大理石地面铺装完毕,右手边的浅白彩釉玻璃墙面映射出对面香槟色咖啡厅的倒影,柔和的灯光从头顶一个个三角形吊顶间落下……位于地下二层的精装“样板间”时尚现代,未来感十足。

由中铁建工施工的精装“样板间”面积近500平方米,包括2间商铺、1座电梯间和若干通道,根据指示牌上的标识,走廊前方将通向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停靠区域,样板区域按照枢纽投用后的规格量身打造、一比一还原,日后到访的旅客从这里可以直接搭乘出租车和网约车。同时,旅客也能在枢纽的地下一层等区域找到所需各类服务设施和商店商铺。

精装修”样板间“施工涉及20余种装修材料,中铁建工聚焦现场难点、痛点,与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前置完成20余个设计节点深化工作,在7天内完成,500平方米地面铺贴。“样板间”吊顶采用冲孔铝板装饰,需要在地面拼装后再整体吊装,项目团队应用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和全流程进行模拟,施工速度提高30%,高标准完成装修样板段施工任务。

大运河畔,“京帆”启航。中铁建工集团将秉持责任匠心,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工程,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