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CEG网站群

當前頁面:首页 > 详细信息

内容管理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正式移交校方

点击量:26   2025-05-26 【打印】 【关闭
近日,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又名深圳市第三十三高级中学)正式移交校方并进入维保阶段,全校师生顺利搬入崭新校园。这一承载着无数家庭期待与城市教育发展使命的民生工程,正以昂扬的姿态从蓝图落地为现实,为大湾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

校园规划与空间创新,打造廊院共生新标杆

作为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全市第一所融合“中俄文化”特色的寄宿制公办高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坐落于广东深圳龙岗区,总占地面积逾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规划36个班级、1800个学位,以“对标国际、功能复合”为核心,打造集教学、科研、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校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杆。

校园规划秉持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巧妙融合生态景观与人文元素,采用“纳景入园”的策略,依靠校外山景自然催生出校园空间,从而使观山视线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同时将400米标准室外田径场放置于校园东南部,以缓解繁忙的城市干道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噪声干扰。设计将建筑体量进行整体抬升,下部形成的架空层与西侧的公园绿地联动创造出生态化环境氛围,帮助提升校园气候的整体舒适性。

整个校园以独创的“廊院共生”设计范式布局,用一条200多米的三维立体公共长廊串起各功能区域,将36个教学班级打造成“立体书院”,上层通往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区,中层通往运动的体育操场,下层通往闲暇的漫游花园,激活教育空间活力,让学子们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营造生态盎然、共享开放的新时代校园。

建筑美学与文化符号:打造教育空间新范式

兼具实用价值与建筑美学的图书馆,既实现了藏万卷书的功能,又以传统建筑空间的“序”为出发点,无论是空间功能落位抑或空间动线,都围绕着链接一二层的“知识大阶梯”,打破常规学校图书馆的固有呆板、生硬的印象,体现层次化、节奏化、仪式化的空间布局。“知识大阶梯”在整个空间中既是交通流线,也成为舒悦的阅读空间。

作为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校工程标识的“金色谷仓”与“深北莫之星”,其中,“金色谷仓”以斜圆柱及弧形梁作为附着支座,内外采用金黄色冲孔铝板造型。项目创新通过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结构数据,对铝板进行合理分割,实现变径圆孔效果,同时使用3DMAX进行模拟效果展示,帮助施工的精确放样安装。

在安装“深北莫之星”时,项目则创新采用“悬空附着支腿+三层支腿”的方案,解决花架铝方通长跨强度不足的缺陷,解决并保证悬臂结构稳定性的难题,在建筑落成之际矗立的标志物,与金色谷仓相得益彰,成为象征学子“冉冉新星”的精神地标。

智慧建造与高效履约,绘就湾区教育新篇章

创新技术破解施工难题。该项目运动场预应力空心楼盖板设计面积达7835平方米,模板支撑架体均为高支模,最大支设高度9米,面对复杂施工条件,项目联合设计单位邀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论证,优化暗梁间距至1.2米,提前搭设支模架体,反复推演并成功推动创新方案落地,历时53天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实现了利用春节期间消化技术间歇期的目标。

智慧建造与安全管理并重。项目采用BIM技术对食堂区域进行可视化交底,精准协调管线布局,避免施工冲突。同时,集成光伏热水器、雨水回收装置等绿色节能系统,提升校园节能效率。在安全管理穿透式管控方面,构建“领导责任穿透+网格化风险包保”双重预防机制,按区域、专业、风险等级划分责任区,每日闭环管理安全隐患,全面筑牢工程安全生产防线。

高效履约践行央企责任。项目团队以“向前穿插施工,向后创造抢工条件”为核心思路动态调整施工计划,通过饱和投入劳动力、紧密衔接工序等措施,提前4天完成教学楼封顶并荣获属地工务署表扬信。通过倒排工期,同步推进精装修、机电安装与园林工程全面冲刺交付,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圆满移交,获属地工务署合同履约评价优秀的通报表彰。目前,项目组建专业维保团队,提供24小时响应服务,确保校园设施持续高效运行。

匠心筑造教育新地标,助力湾区高质量发展。这座承载着教育理想的校园从蓝图初绘到建筑落成,新校区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正式迎来琅琅书声,每一寸空间、每一处细节、每一方砼都凝聚着建工人的赤诚和热血,中铁建工集团以实干为笔,为广大师生交付了一座安全、舒适、智慧的现代化校园,以品质工程赋能教育事业,共筑湾区发展美好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