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CEG网站群

當前頁面:首页 > 详细信息

内容管理

北戴河站无柱雨棚整体滑移获得成功

点击量:20333   2011-01-20 【打印】 【关闭

1月18日11时18分,伴随着8台液压爬行器同时运转,2600吨重的大型钢结构雨棚,以每小时2.5米的速度在预制轨道上自北向南平稳移动至预定位置,标志着北戴河站既有线无柱雨棚整体滑移取得成功。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国铁路站房施工的空白,也是继2002年上海音乐厅整体建筑移动66.46米后,中国建筑业领域又一建筑移动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国铁路站房施工技术高速发展、倡导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标准的伟大实践。

北戴河车站是津秦客运专线的重要枢纽,改造完成后将作为津秦客专的战略组成部分与京津城际铁路、哈大、京沪、京广等铁路客运专线相衔接,形成进出关铁路运输的大通道。北戴河站改造工程由新建站房、既有雨棚扩建和新建高速车场雨棚三部分组成。其中,工程的最大亮点就是运用“滑移”技术,实现“节能利旧”,从本质上避免了钢结构大量拆除、安装对既有线运行造成的影响。

在北戴河站改工程启动之初,设计院提出要确保原钢结构雨棚充分利用的原则,而具体如何利用并没有具体方案。通过参考国家数字图书馆万吨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产生了滑移施工构想,经专家论证认为科学可行,随后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进行技术合作,最终实现了北戴河既有线雨棚整体滑移这一重大创新。北戴河雨棚钢结构全长550米,最大跨度64.8米,共计26榀、78根支撑柱。滑移施工采取钢结构雨棚中部主桁架下方搭设支撑架,将钢结构整体沿横向切割成两个部分,向南部分沿根部切割后安装于轨道上,利用柱脚处布置的液压爬行器推移到指定位置,整体推移距离为6.7米,历时近3个小时,而后再次生根并完成中间桁架与原有主桁架的对接,颇有医学领域“断腿移植”之感。采用该项技术可直接节约钢材2600多吨,缩短施工工期2个多月。为了确保移植安全进行,在滑移施工现场布置有3台监控设备,其中主控制台主要通过液压油泵监控液压爬行器工作运转情况,而其他监控设施通过分布在雨棚钢结构上的监测仪器用以控制移动过程中钢构的应力应变参数,以有效控制整体滑移过程中钢结构变形发生安全事故。

北戴河站既有线雨棚滑移成功,是集团公司继国家数字图书馆钢结构整体提升创世界记录后,创造的又一施工壮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