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8月13日讯 以天津第一个英文缩写“T”为造型,寄托着天津展翅腾飞的寓意,2007年1月天津车站开工建设。这是一座既有天津特色又融合现代建筑风格,集“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为一体的大型智能化、立体式交通枢纽工程。中铁建工集团对整个工程进行组织管理和调度经营,集中全集团的优势力量,在天津大地再树一座丰碑。
首战即告捷
2007年1月18日进场开工后,首先开始了既有高架、站台、雨棚的拆除及管线切改、地下清障等,由于春节在即,为保证春运安全,指挥部要求必须在2月15日除夕前完成该项工作。密密麻麻的通信线路,稍不小心挖断任何一根都有可能造成行车事故。每改一根管线,施工人员的心都悬在空中,可是军令如山,时间不等人,寒冬腊月,当全国人民都在欢欢喜喜迎接新年之际,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向世人讲叙说着我们艰辛的付出和奉献。中铁建工集团天津站指挥长张吉纯带领全体员工,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怨言,加班加点24小时进行抢工。于2月10日提前6天完成任务,一进场就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力保安全
地下进站厅开挖时,基坑距火车运行线路仅2米距离,一边是正在呼啸而过的列车,一边是12米深的基坑。开挖能否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火车行车安全、同时不漏水,既有线不沉降、不位移。这就象是一场高水平的杂技比赛,用一根针扎进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内,而气球不爆。对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胆识、魄力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因为一旦出现渗漏水的现象,将无法补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总工程师高群山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和设计院多次协商探讨优化施工方案,将基坑支护桩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基坑水平支撑为上下两道钢筋砼支撑,钻孔灌注桩外侧为双排水泥搅拌桩进行止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靠近临时正线一侧的钻孔灌注桩与水泥搅拌桩之间又增做了一排高压旋喷桩。当暴雨来临时,中铁建工集团天津站指挥部的领导更是顶风冒雨,现场进行安全盯控。正是因为施工及安全方案到位,在开挖工程结束时,没有发生一处渗水,基坑的水平位移累计仅为6毫米,保证了线路运行及施工的安全。北京铁路局天津站指挥部、监理及兄弟单位为此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勇创一流
地下进站厅顶板距第一道钢筋砼支撑底只有250毫米高,梁的截面尺寸多为1800×2500(宽×高,单位:毫米)。根据设计要求顶板没有完成前不能拆除第一道支撑,一人多高的大梁,钢筋密集,给大梁的钢筋绑扎及预应力束的布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施工人员站立或侧卧在大梁内多人合作才能进行钢筋绑扎。而且高架候车室柱插筋部分与第一道支撑冲突,需在支撑上柱钢筋对应的位置采用水钻开孔,待顶板砼浇筑完成后再对临时支撑梁局部破除才能进行柱钢筋绑扎。6、7月的天津,荼毒的阳光像要把每个人蒸发掉,现场异常高温,上百斤一根的钢筋,不用说绑扎,就是抬到指定位置都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员工发扬拉萨站“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确保了7月31日地下进站厅主体封顶的既定节点目标。
赢得精彩
细数天津站施工的每个节点,新建城际站房仅用96天,于2007年6月30日实现了主体封顶的节点工期目标,并荣获天津市“海河杯”优质工程;高架候车室站台层于2007年9月20日封顶,提前10天实现了节点工期目标,同时施工现场被评为2007年度天津市安全文明工地。北京铁路局天津站指挥部向中铁建工集团发来贺电,嘉奖15万元以资鼓励。对于安全、质量和工期,我们必须无条件的确保,才能让下面的每一步走得更从容。记得北京铁路局一位领导说过,我们要快乐的工作,要享受工作中的快乐。这快乐的源泉就是自信和恒心。面对节点工期,不讲条件,把项目看成一个整体,工作不推诿,事事关心,处处操心,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干漂亮!这对我们的管理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检验。信心和恒心使我们每一步都赢得那么精彩。
如今,天津站以震撼视觉的外观造型,通透流畅的空间布局以及高效便捷的功能设计,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同镶嵌在海河之畔的明珠,又仿佛挥舞在渤海之滨的彩练,为六百年津沽老城勾划绚丽多姿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