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8月2日讯 通讯员梁秦 国家重点工程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近日竣工,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由中铁建工集团等单位承建,是奥运配套工程,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外形为椭圆形。站房为双曲穹顶,最高点40米,檐口高度20米。两侧雨篷为悬索形结构,最高点31.5米,檐口高度16.5米。该建筑地上两层,地下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候车厅、站台轨道层、换乘大厅、地铁4号线、地铁14号线。北京南站是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以及市郊铁路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综合交通枢纽,其外部造型、内部结构、功能、规模等有别于火车站的传统理念,是目前国内铁路客站中规模最大、先进技术运用最多的车站。北京南站在设计和使用功能上把握了旅客至上和人性化的人流组织原则,全方位实现了“零换乘”和无屏障候车。环绕中央站房和两侧雨篷,北京南站建有内外环高架桥,全长2.8公里。随着地下二层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14号线的陆续开通,旅客可以在站内实现国铁与地铁的“零换乘”。由于全面实行分散售检票,旅客有望告别排长队买票、检票的历史。据了解,在开工之初,中铁建工集团以创“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为目标,成立了科技攻关课题组,制订了严密的科技攻关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轨道层防渗漏、节能技术等课题立项攻关。他们特聘多位国内建筑业顶级专家成立专家顾问组,对施工项目进行技术指导,破解科技难题。两年来,他们克服了工程测量、深基坑支护、钢管柱及轨道层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大跨度大空间钢结构体系的制作安装等10大难点,推广和应用重大创新技术成果28项,编制各类施工方案410个,对地下室厚大梁板高支模技术、钢管柱和混凝土梁节点钢牛腿连接技术、轨道层楼板上重型吊车行走加固技术、地上钢结构构件高空散拼安装及焊接技术等18项重点技术方案组织专家评审,解决了施工现场的多项难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