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到专业测量工,进而在北京南站工程建设中担当测量重任,孙连俊经过15年的锤炼已日益成为建筑工地上知识型农民工的杰出代表。
1993年高考后,孙连俊因家境窘迫交不起每年千余元的学费,毅然踏上了打工路。
初到工地,他工作勤恳,做事稳重,有上进心,很快被一位资深测量老师傅看中,收为学徒工,开始了测量生涯。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2006年到北京南站之前,孙连俊13年干了8个工程,并用6年时间完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全部课程,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这些都让人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另眼相看。
孙连俊虽然刚刚30出头,但在北京南站项目部已经算是老测量了。“他不等不靠,勇挑重担,就像一把‘利刃’插在困难上,只要他在,困难总会迎刃而解。”和他一起工作2年的每一名同事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北京南站工程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东西向420米,南北向332米,另有地下风道2个、地下车道出入口16个、内外环高架桥2.8公里以及4栋综合楼,测量工作量大,难点颇多。上部钢结构屋面为椭圆形造型,大型异型构件及内部A型塔架的定位安装,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担任如此繁重的测量任务,他们最高峰时也仅有7名测量工。孙连俊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外聘工,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
北京南站工程开工时,因地铁工程已先行施工,地铁、国铁用的是不同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经测量发现,两者所用基准不一致存在一定偏差。照此发展,将会导致地铁结构与国铁结构及站房产生结构错位。就此问题,孙连俊提出“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在有限范围内允许存在矛盾,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各方认可。在随后的施工中,他不断与地铁方面协调,配合设计院进行平面控制网的调整布设与校核。几个月下来,孙连俊这个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整整瘦了20斤。看着困扰设计、施工方的地铁、国铁并网测量的难题得以顺利解决,地铁结构与国铁地下结构交接,没有发生错位现象,孙连俊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心地笑了。
拿下北京南站测量战役的首胜,孙连俊过硬的技术功底、不等不靠的敬业精神,给人印象深刻。同事们的认可,仿佛给他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同事们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工地上,他总有动不完的脑筋,使不完的劲。”
北京南站工程面大,各种结构平面布置复杂,且有两条地铁线通过,地铁站房与南站上部互通,加上高架桥穿插,桥墩与桩位布设散乱,交叉作业且曲线又较多,现场需要用全站仪加密坐标桩点进行控制。由于障碍物较多,通视条件差,影响测量效率及精度,他和同事们多次实地考察,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决定测算出一个较高的坐标点作为后视。陶然大厦是场地周围附近较高的建筑物,其顶端笔直的圆柱形避雷针正好合适。于是他采用后方交汇法,用铁三院提供的原始控制桩,从多方位反复测算出了避雷针的中心坐标值,因其位置较高,将其作为后视测点,整个现场一览无余,校核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而且该方法有后视长、转点少的特点,降低了测量误差,使各种构件及时准确定位,经检验精度远远超出规范要求。
北京南站测量工作量大,人手少,最少时测量人员只有3人。为了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他时常24小时坚守在工地上。北京南站如此大的工作面,他每天都要往返数次,他在和同事们自我解嘲时说:“我们搞测量的,都是‘万米’健将,跑马拉松也能是把好手。”玩笑归玩笑,工作起来,他总是想在前,做在先。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他自主创新的外业工作方法太多了。他说:“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工效是每一名建筑工人应该干的。”孙连俊为企业着想,自觉创新,主动工作,赢得了工友们和同事们的尊敬。
北京南站工程施有大量的基础桩,浇注完毕后,一般都被埋住,当基础开挖时,大型挖掘设备挖土如不知桩的准确位置,便容易破坏桩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了用钢钎或者钢管提前在桩中心位置的土体上打孔,然后灌入白石灰粉,当挖土机械挖去薄层后,桩位一目了然,避免了对桩头的破坏,给挖土工作带来了方便。依此法对地下隐蔽结构进行标定,也收到了明显效果。
地下结构施工时,中央II区地铁工程还没施工完,东I、III区先施工,场地障碍物较多,无法布设控制点;控制轴线贯通距离较长,有400多米远,通视条件也差。他和同事一起针对实际情况,研究方案,运用“正倒镜挑直法”、“盘左盘右取中法”、“转90度直角法”、“全站仪测距法”以及“坐标法”,多种测量法相结合,相互校核施测,使各区施工段始终处于精确控制之下,减少了累计误差。经监理验线,高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至此以后,由他负责测控的监理都予以“免检”。
测量工作是艰苦而平淡的。很多搞测量的,在技术提高后都改行做了其他管理工作,而他却在这一行一干就是15年。在北京南站工地的2年多,孙连俊和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个月。“每次回家探望住上几天,和孩子刚刚熟悉,就又走了。”说起这些,在工作上没有服过输的孙连俊心软了,他的眼角溢满了泪水。
他说,工程测量是他的强项,他喜欢这项工作,并愿意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工程建设领域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