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公司北京北站建设纪实
由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公司承建的北京北站工程亮相,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从此,由詹天佑设计的西直门火车站便成了文物。铁道部部长在视察了该工程后,将工程确定为铁路系统的标杆工程,许多细部做法成为铁道部规范,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
实施全天候施工2008年1月7日,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公司接到北京北站中标通知书,要求第二天开工。该公司迅速组织力量,从当时施工繁忙的北京南站抽调力量,组建了一个新项目部,青年突击队队长毛志涛挑起重担。
工程开工后,由于地质勘探报告交代不详,当往下开挖基础时,遇到了老转河的淤泥和地下流沙层,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把正常的基础施工改为桩基础施工,整个基础部分布置了498个灌注桩,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基坑。由于场地小,无法开进大批的土方机械同时施工,他们就把人员分成3班,实施全天候施工,确保工面上24小时有人施工。到4月10日,400多个桩才全部建筑完毕。
甲方总工程师说,工程虽然只有2万多平方米,但站房内有大小几十个系统,是普通公建和民用建筑无法比的,基础深度按照设计只有不到20米,这项工程从基础到灌注桩,总共有50多米深,再加上基坑设计高低错落,没有一处平坦的地方,给施工带来了困难。
鏖战38小时要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完成结构施工,项目部紧急调集1100名施工人员进场,使总施工人数达到1500名。他们把这些人分成3班,也将项目部管理人员分成3个对应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作业班。当时临近奥运会开幕,大批混凝土厂家停产。面对这种情况,毛志涛带着负责混凝土的第一小组管理人员走访混凝土生产厂家,适当上浮混凝土价格,预交了支票,当场把两名管理人员留在了混凝土搅拌站,全权负责混凝土进场协调工作。
为了确保38个小时完成首层结构施工任务,项目部与多个分包单位签订了工期合同,规定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拖延工期的给予处罚。各个施工分包单位争分夺秒往前赶,当首层在38个小时内完成时,项目部兑现承诺,按照功劳大小分别给予了3万到70万元的奖励,为7月1日主体结构全部亮相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产地找石材北京北站内外立面全部为大理石贴面,石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工程质量。为把石材色差降到最低点,毛志涛到山东莱州厂家考察,到开采石材的山上,层层选择,在第17层终于选到了优质的石材原料,当场预付了50万元材料款,与厂家签订合同,把这一层的石材原料全部买下,然后派两名项目管理人员常驻矿山,石材开采出来,即用红笔标上“北京北站”字样。在当地租了一块地,石材原料开采出来后暂存起来,够一车后直接运往委托的工厂加工,从源头上保证了石材的色泽基本无差别。3万多平方米的石材粘贴到建筑上,像一块一样,站在6米远处都看不出色差。
在精装修施工时,项目部优选了几家施工队伍,最大的有350人。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项目部坚持先做出样板,检查无误后再施工,使分包单位短时间内人员窝工。项目部表态,施工人员待工期间的工资全部由项目部支付,不让分包单位受损失,但是,一旦施工质量标准确立下来,就必须按标准施工,到工程竣工结算时,按照样板标准结账,达不到标准的一分钱也不给。这种做法增强了分包单位的质量意识,使整个工程一次成优,一次通过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验收,成为铁道部系统的标杆工程。■记者刘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