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工程引领两大时代变革
——中铁建工两项工程入选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侧记
在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北京成功申奥以来,短短十年间,北京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建筑博物馆,北京南站、国家数字图书馆作为引领中国铁路站房划时代变革和图书阅读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就在此前,9月9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办的“建国六十周年钢结构金奖10大工程奖”评选结果公布,北京南站入选其中。此外,由中铁建工集团精心打造的北京南站、国家图书馆两大工程,还先后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南站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年奖,两大工程还在日前由北京市建筑业协会、北京报业集团主办的“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中与名声鹊起的“鸟巢”同时入围,领跑网络投票,成为北京的新地标,彰显中铁建工实力,谱写北京古都神韵。
北京南站——谱写中国铁路发展新篇章
2008年8月1日,伴随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北京南站这座惊天巨作诞生了。
北京南站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不仅体量巨大,而且造型轻巧别致,半透明屋顶由玻璃面板拼成,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向世界睁开的眼睛”;地面钢结构部分,被人形容为“庞大的宫殿”,支撑“宫殿”的钢架,动用6.5万吨钢材,相当于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1.5倍;地下三层为换乘大厅、北京地铁4号线和14号线;站内设置111部电梯、84个售票窗口、39台自动售票机、32个自动检票口和4个国内最大面积的室内LED显示屏,高峰日发送旅客达50万人次。北京南站的超大空间设计,为旅客提供了舒适、安逸的候车环境,集国铁、地铁、公交、出租及其他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立体换乘将“零换乘”的概念引入铁路站房,成为中国铁路站房跨入综合交通枢纽时代的杰出代表,如机场般方便、快捷。在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过程中,北京南站规模之宏大、结构之精巧、科技含量之高备受市民关注,最终以349万票高居网络投票首位。
不到3年的工期,按照百年不朽工程的世界一流标准,建设一个不亚于柏林站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中铁建工集团这支以“擅啃硬骨头”著称的铁军,在北京南站拼出了中铁建设者的风采。他们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成功组织了50余家分包企业、8000多名建设者参与建设,在指挥大兵团、集团军联合作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创了国内站房建设之先河;他们对标世界一流建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邀请国内建筑业顶尖专家成立攻关课题组,推广和应用重大创新技术成果28项,在铁路站房建设中创造了设计理念、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建筑体量和建设速度等五大奇迹。
2008年6月25日,胡锦涛主席在考察京津城际时说:“北京南站是奥运会的重要配套工程。在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创新,谱写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篇章!”
国家数字图书馆——引领“阅读”新时代
途经海淀区白石桥西北角时,细心的人会发现,紧挨着国家图书馆北墙,多出了一本巨大的合起来的“书”,这就是国图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
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筑面积80538平方米,主楼高27米,地下3层,地上5层,内设读者阅览席2900个,可容纳藏书1400万册,日均接待读者约8000人次。它的建成,使国图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中文资源基地和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基地。
自2008年9月9日开放以来,国家数字图书馆馆藏不断增加,除了镇馆之宝《四库全书》和上架的60多万册纸质图书外,更为重要的“藏书”是超过200TB(1TB=1024GB)的数字资源,从中文电子书、西文电子书,到民国图书、古代典籍,从在线讲座、金石拓片、数字方志到中西文电子期刊报纸、视频节目,还有丰富的全文博硕士论文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现如今,只要你登陆图书馆馆域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
如果说这些海量的数字资源诠释了全新的阅读理念,那么建筑本身则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从外观看,它传统的石材基座,代表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金属屋顶仿似芯片,代表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介于二者之间的Y形连接体代表了今天的“人”,体现出国家图书馆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设计思路。而将这一构想从图纸变为现实的正是中铁建工集团。
2004年12月,中铁建工集团从17家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并一举中标国家图书馆二期暨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基于对万吨钢结构进行“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方案的提出。这一方案对施工单位的科技能力和施工水平要求非常高,在世界建筑业尚无成功的先例。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中铁建工人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2006年10月17日,当架在6个核心筒上的64个提升油缸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统一调控下开始作业时,一个世界建筑史上的新记录从此诞生。10388吨,这一重量将日本名古屋体育场保持的钢结构整体提升世界记录提高了88吨。
北京南站和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作为引领中国铁路站房进入大交通时代以及图书阅读方式两大变革的标志性工程,其能够在此次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是两大建筑赢得社会广泛认知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中铁建工广大建设者为成就建筑精品殷勤付出的最大褒奖。近年来,中铁建工这个有着56年历史的老牌国企伴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共和国现代化进程的铿锵步伐,秉承传统,续写辉煌。他们先后参加了青藏铁路拉萨站、那曲物流中心的建设;他们7年7次远征南极,用“钢人铁马”的光辉形象丰富了南极精神;他们挑战新高度,在超高层、深基坑、钢结构、既有线施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铸就了如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东北第一高楼——诺德广场、贵阳站、昆明站、南京站等一大批精品优质工程;他们积极投身新一轮铁路大干高潮,在新长沙站、太原南站、成都东站等20余个在施铁路站房项目中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助推企业提升软实力,进一步确立了在房建特别是中国铁路站房领域的领军地位,这些标记着中铁建工集团发展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凝练成一座座丰碑,如“一本书”、“一只眼睛”向世界敞开。(张同德 梁秦)原载《首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