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ECG网站群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信息

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点击量:   2009-12-24 【打印】 【关闭

2007年9月28日,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青藏铁路沿线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在藏北高原那曲车站开工建设。

2009年6月28日,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竣工,成为世界海拔最高、我国西部最大、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和推动那曲及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数千名参建员工秉承“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顽强拼搏,不到两年的时间,攻克高原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等多项技术难题,出色完成了那曲物流中心的建设任务。

科技取胜

按照规划,那曲物流中心以青藏铁路那曲站为轴心,长约7公里、宽约1.5公里,占地面积约8000亩。中心内部分为综合物流区、生产加工区、散堆装物流区,具备产品加工、储存、贸易、配送等现代化物流功能。中心内铁路和公路配套完善,形成一个与火车站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联合体。根据铁道部的部署,中国中铁建工集团负责那曲物流中心的路基工程、桥涵工程、房屋工程、站场、给排水、机务车辆的施工任务。有效工期不足10个月,可谓工期紧,任务重。

早在开工之初,中国中铁建工集团董事长刘荣耀就要求大家“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紧、细、实的工作作风,把那曲物流中心建成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为此,中国中铁建工集团选配了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抽调了技术娴熟的专家,共选派116名技术骨干和5800多名作业工人到达现场。同时,大批先进机械从青海格尔木、西藏拉萨等地向那曲集结,打响了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建设攻坚战。

那曲物流中心最大土壤冻结深度281厘米,为深季节冻土区。在多年冻土区域施工,是那曲项目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难题。具有青藏铁路建设经验的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制定了包括清淤换填、抛石挤淤、桩基、水泥土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性基础处理方案,攻克了这一难题。

项目测量的科学性和精确度是工程的关键。针对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面积较大,地势起伏,测区通视困难等特点,指挥部加大投入力度,更新设备,全面使用和优化GPS测量工艺,采用GPS卫星定位仪和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通过使用GPS测量工艺,一方面解决了测站点不通视,常规测量工艺无法进行测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环保施工

那曲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区内的每一块草皮都得到精心呵护,动一锹土都要符合规定。有一次,一名司机不小心在便道外轧出一道车辙印,他本人和部门领导各被罚1000元。

指挥部在那曲河两岸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喷播、覆膜等技术,尽力恢复地表植被;并建设人工草场,尽量恢复物流中心内的地表植被。

那曲地区太阳光辐照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那曲物流中心设计时努力做到生产、照明和采暖优先使用太阳能。目前,那曲物流中心的供暖系统初步实现了以太阳能热水供暖为主、热水锅炉供暖为辅,收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那曲物流中心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在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

顽强拼搏

建设过程中,参建人员不断克服了因气候恶劣给施工带来的重重困难。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党委书记崔宝华说:“凡是来到那曲的建设者,个个都是英雄!”

测量员吴培利就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她一生中最磨砺自己的6小时。

一天工地下大雪,吴培利坚持去放线。放线地点是指挥部对面的小山包,距离指挥部仅500米。她背上沉重的测量仪,踩着厚厚的积雪,刚走了10来米就已气喘吁吁行走困难。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好天气时爬坡都上气不接下气,更别说下雪路滑和身背重物。想到今天测量完不成会影响到后续工作,她咬牙继续前行。全程测量分4次,每次测量需安装、调试、测量,然后再背上仪器前行,200多米的距离吴培利花了3个多小时。当她爬上小山包时,刮起了大风,小山包上无遮无拦,又冷又累的她一直坚持到风小后才完成测量。这短短500米的距离,她足足用了6个小时!“我当时就想着,苦点累点不要紧,无论如何不能拖工程的后腿,一定要坚持下去!”吴培利说。

那曲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来自“世界屋脊”的物资从这里走下高原、走向世界,来自东部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从这里进入那曲乃至西藏的一个个工厂、家庭。目前那曲物流中心的招商工作也在顺利进行。

据铁路运营部门预测,到2015年那曲物流中心货物到达和发送量将达到223万吨,到2020年达到310万吨。那曲物流中心将直接辐射拉萨、那曲、昌都、阿里等地区,对促进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断增大,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运能潜力,拉动西藏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祝君壁 通讯员 梁 秦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第3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声明 投诉咨询 常见问题 网上调查

京ICP备05081180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 邮编:100160

电话:010-51136666 传真:010-51136668 邮箱:crceg@crce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