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ECG网站群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信息

穿越六沾第一隧——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六沾铁路增建二线歌乐隧道建设纪实

点击量:   2011-09-05 【打印】 【关闭

《中国中铁》816日讯  通讯员张同德 杨正华 吕冬明   日前,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六沾铁路增建二线歌乐隧道胜利贯通,为六沾铁路增建二线全面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沾铁路增建二线建成后,将与沾益至昆明复线铁路相连,构筑起第一条入滇复线电气化铁路大通道,大幅提升六沾铁路的输送能力,成为带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生命线和钢铁动脉。

作为六沾铁路增建二线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长达4584米的歌乐隧道所在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基岩以玄武岩、灰岩为主,围岩破碎,节理裂隙为以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为主的地下水及岩溶等不良地质,松软土、软粘土、红粘土等特殊岩土致使隧道穿越区地质复杂多变,III级、IV级、Ⅴ级围岩交替出现,坚硬的岩石与稀泥相交,时而坚硬难掘,时而稀软难固。在这样的恶劣地质条件下施工,不仅施工工艺要随复杂地质随时变换,而且突泥、涌水等地质性灾害频发,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均面临严峻挑战。

在歌乐隧道有这么一句话——歌乐隧道的每一名建设者每一分钟都在奉献。

歌乐隧道位于云南宣威歌乐村,地处云南东北部,高山深谷纵横交错。歌乐隧道附近没有通讯网络,几乎搜索不到手机信号,上网速度慢得像蜗牛爬;进趟县城,往返的时间需要近两个小时;十天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衣服发霉、被褥潮得无法入眠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要经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考验和磨砺。隧道内稀薄的空气混合着水泥粉、碎石末以及爆破、机械产生的各种废气,令人窒息。如果遇到钻机作业,隧道内机械轰鸣,即便两个人面对面讲话,也必须趴在耳朵上高喊才能听清。一旦遇到洞中爆破作业,更是会造成耳鸣数日。

“隧道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外界的50%左右,即使24小时开着几台大功率的通风机,施工人员仍然会觉得胸闷气短,很多人都曾经窒息、晕倒。”项目经理任文胜介绍,

“每天施工技术人员三班倒值班,平均在隧道内工作8小时以上。每当换班走出隧道,每个人的头发上、脸上、鼻孔里全是黑的,甚至连吐出的痰都挂着黑丝。”

熟悉隧道施工的人都知道,挖隧道是吃 “硬”不吃“软”的。然而,歌乐隧道偏偏岩石与稀泥相交替,时硬时软。很多时候,施工人员不得不放弃机械开掘而采用人工挖掘,最艰苦的时候一天掘进不到1米。面对来自地质、安全、施工技术的多重考验,专攻隧道16年、负责过10多条长大隧道施工、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隧道出口施工队负责人高顺说:“干了这么多年隧道,歌乐隧道这样变化多端的地质条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200911月,正在艰难掘进中的歌乐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初期支护严重变形的情况。变形绵延30,最严重的地方低于设计高度1.5,险情一触即发,情况万分紧急。项目部迅速成立了由隧道出口项目副经理刘志军、明洞项目副经理刘焕宇和出口作业队技术负责人高顺为主要成员的党员突击队。短短的几天内,突击队就对围岩情况迅速作出判断,采用工字钢构架对围岩进行支撑,然后打管注浆,采取大管棚超前后换拱,有效地控制住了变形部位。期间,为了及时掌握应力变形数据,突击队员们几乎24小时盯守在现场,饿了就吃个盒饭,累了就找个地方靠一会儿。一个多月下来,平均每个人都瘦了20几斤。

720,歌乐隧道胜利贯通,长达4584的隧道全线误差仅仅4厘米,远远低于技术标准规定的15厘米偏差。顺利贯通的隧道,是建设者们追逐梦想的脚步留给这片红土地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声明 投诉咨询 常见问题 网上调查

京ICP备05081180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 邮编:100160

电话:010-51136666 传真:010-51136668 邮箱:crceg@crce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