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9月14日 记者采写 灾后重建一年多时间中,玉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生长着美好的希望。在青海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建设高地,被地震震毁的交通道路恢复正常;孩子们背着书包结伴走进崭新明亮的教室;一户户农牧民欢歌笑语庆祝新家园开工建设,喜悦地搬进漂亮的新居……
从格桑花盛开到白雪皑皑,400多个日日夜夜,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水电、中国建筑、中电投等中央企业毅然肩负援建重任,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实战作风和“挑战极限、不屈不挠、竭力攻坚、勇当先锋”的精神为玉树的早日重生努力奋斗,以重建为己任,誓将汗水换新颜。
一桶水承载的情谊
炎炎烈日之下,一名藏族小女孩正满头大汗地提着一桶水,向大家微笑着。这个小女孩是当地一名叫开周的藏族老人的孙女。“她天天给工地上送水,平时还常去我们的职工食堂帮忙洗菜洗碗,大家都很喜欢她。”中国中铁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项目经理周良武告诉记者。
中国中铁集团公司负责援建的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项目因为增加了学校操场等附属设施,项目部的生活区就搬到了一里地外无水、无电的地方。当大家在讨论如何解决水源时,年近花甲的开周骑着三轮车带着自己的孙女送来了一大桶水。从那天起,开周老人和他的孙女每天都会送一桶水来。
“我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地震中死了,现在家里就剩下了我们老两口和4个孙子孙女。我们老了又没有工作,儿子儿媳一没家里就没有任何的收入了。多亏咱们央企的领导让我在二完小学看门,每月还给我800块钱的工资,我们全家才有了着落。”说到这,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我们没啥可报答的,趁住得近,就给大家送送水,我这小孙女平时没事就去食堂给大家洗洗菜,搭把手。”“学校建好了,我又能上学了!”在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周良武说,他经常会和同事们一起来看望老人。在工程遇到困难的时候,老人送来的一桶水让所有员工都备感温暖。
中国中铁二局玉树灾后重建工程指挥部党委书记刘洪告诉记者:“地震让当地百姓家园被毁,有的还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痛,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尽快帮助他们恢复重建。”
爱洒玉树,情系江源。随着援建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几家央企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的10余家单位结成了共建单位。
一间房展示的希望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我们见到了一片藏式风格的村庄,新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屋的房顶铺了太阳能光板,整座房屋正是利用太阳能和水循环实现取暖——这里就是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一项目部援建的被誉为“玉树科技示范村”的代格村。
走进房里,只见经过装修的卫生间安装有淋浴设施。厨房里,靠墙安装的炉子既可以做饭,也可以辅助加热;炉子旁边是个大水箱,用太阳能设备加热过的热水就储备在这个水箱里。
“这个设备很好操作,农牧民群众入住后,取暖、用热水,只需要按有季节标注的按钮就可以使用太阳能。”中国铁建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项目部代格村作业队队长陶小平介绍,“有了太阳能取暖,加上辅助取暖,冬季取暖、热水洗澡完全不成问题。既环保,又节约,一举多得。”
代格村党支部书记格来达杰欣喜地说:“玉树的取暖季节长达9个月,我们以后不用生炉子,冬天可以取暖,在自己家洗热水澡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走出房间,阳光暖暖地照在白色的墙壁上,屋顶的藏式装饰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更加鲜艳。老阿妈松毛慢慢地走了过来,摸摸墙壁,看看玻璃窗,自言自语着。格来达杰说,老阿妈在念叨着入住新居的事儿。“目前代格村的110套新房都已竣工,等这个片区的供水系统建好,房子打好围墙后,村民们就能入住了。”陶小平说。入住在即,村民们都很兴奋,也很期待,有的村民闲了就溜达到新房看看。为了让村民能及早适应这些先进设备,中国铁建还特意派了培训员培训村民,引导大家正确使用太阳能设备。
“青海太阳能资源丰富,靠太阳能取暖是一种在青海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模式。”陶小平向记者介绍。新村建成后,将成为玉树第一个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示范村。村子附近是正在施工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这个电站建成后,将满足代格村村民的用电需求。
一群人创造的奇迹
这400多个日夜里,参加援建的央企数万名员工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被誉为“高原生命守护神”的中国中铁集团公司指挥部卫生所所长冯晓迎,在青藏高原坚守8年。8年来,冯晓迎诊治了近10万人,在他的手上没有出现一例因为高原反应、高原病死亡的病例。作为一名玉树重建参与者,冯晓迎带领卫生所的同事积极开展员工体检和高原病防治知识讲座,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而他自己却因岁月催生了白发,被紫外线晒黑了脸庞,身体也因为长期的高原生活和工作压力日渐虚弱,疾病缠身。
李建峡是中国水电集团玉树重建制砖厂运行班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和同事们承担了搭建生活营地板房的任务。夏季的玉树,昼夜温差近20摄氏度,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他和同事们冒着小雨和夜间接近零摄氏度的低温,焊钢架、上彩板、浇筑混凝土,昼夜不间断施工,双手冻得乌紫也咬牙坚持,仅用3天时间便提前完成了板房建设任务。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玉树援建先遣人员孙金顺,在到达玉树的当天就不顾高原缺氧带来的严重身体反应,独自一人奔赴项目现场进行考察,为援建施工做好前期准备,为恢复重建赢得了时间。
为了早日实现恢复供电的目标,中电投黄河水电公司抗震救灾抢险队的队员们通宵达旦奋战在阴冷潮湿、空间狭窄的抢修现场,连续几个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接踵而来,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在玉树,这些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发生,这些可爱可敬的央企援建工作者们克服由于高原缺氧、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雪域高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工作下,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新的柏油公路比以前更加宽阔,重建后的玉树焕发了新光彩。玉树人的脸上没有了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即将拥有新家园、新校区的幸福之情。
在玉树,一个个重建奇迹不断发生,央企“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信念也将一直传承下去。央企人用自己的双手在灾后的玉树建起了一片片和谐的新家园,也托起了一个个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