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建设报》 9月11日 梁秦
中铁建工集团长富金茂大厦项目部钢筋工梁喜波近日查询电话费时发现:他本月的话费比上个月节省了近100元。加入公司“农民工服务站”为工友们建立的集群号后,像梁喜波这样得到实惠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说,“农民工服务站”就像他们温暖的家。
“农民工服务站”是中铁建工集团自2010年以来在农民工工作中的新探索。他们把服务站建在项目上,服务农民工生活,帮助农民工成长,取得了互利双赢的效果。
制订标准 让服务站落地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使用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让农民工融入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对此,中铁建工集团提出要管理与服务并举,实现企业与农民工互利共赢。于是在项目上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的举措便应运而生了。
2010年,中铁建工选择广珠城际珠海站项目作为“农民工服务站”的试点工程。开工伊始,项目部就腾出一间6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农民工服务站办公室,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党支部委员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5人。集团公司工会投入资金,为服务站配齐桌椅、书柜、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购置各类图书、报刊,常用药品和各类文体器材。项目部选聘思想素质较高、文化基础较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职工担任专职农民工服务站管理员。同时,建立完善了服务站的各项制度。
试点成功后,中铁建工在全公司在建项目上进行推广。每个农民工服务站都配备一名站长和两名管理员,制定了“三上三下”的工作思路,即:制度上墙,程序上轨,工作上心;班组经常下,活动不落下,问题不留下。他们致力于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生活救助、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建立集群网,节省电话费,正是工会管理员与工友们座谈后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目前,“农民工服务站”越来越受农民工欢迎了。
创新方法 让服务更贴心
在玉树县百货批发市场施工现场,农民工服务站管理员正在用投影仪播放安全生产的教育案例。“上次没戴安全帽罚了我100元钱,当时我很不高兴,但是经过这次培训,我才知道这顶安全帽有多重要,我以后一定会按项目部的要求安全施工。”一位四川籍农民工说。
根据工程进度,服务站组织施工经验丰富的职工分阶段、分重点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内容涵盖钢筋笼制作、基坑降水、钢结构吊装等重点施工内容,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迅速成熟。
“这个流动书箱太实用了,感谢项目部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精神食粮!”一位小伙子手捧一本《施工管理大全》如饥似渴地读着。在中铁建工深圳分公司承建的明港东站项目部里,几名农民工正利用施工间隙,从一个旅行箱里取图书,并不时地谈论着。这是服务站引导农民工利用工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新举措。书箱里的书籍均为农民工自选,内容贴近生产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珠海站项目经理陈明说,“农民工服务站建立以来,明显感觉到项目部的各项指令贯彻执行更容易了,和农民工的沟通交流也更畅顺了。”
“五同”管理让农民工收获梦想
2013年2月6日,中铁建工坦桑公司农民工杨玉祥从董事长史源手中接过“金牌员工”的证书后,激动地说:“14年来,我和中铁建工一起成长。今天受到表彰,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兢兢业业,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42岁的杨玉祥从1999年跟随中铁建工来到坦桑尼亚,参与了多多马医疗中心等35个项目。此次与他一同受表彰的还有7位农民工。
农民工服务站积极推行农民工“五同管理”,不仅和管理人员一样洗澡有热水,宿舍有空调,而且和正式职工一样享有平等的教育培训和免费体检的机会。服务站还在各协作队伍中成立了工会分会,组织农民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座谈会、生产交班会,鼓励他们为施工生产、农民工队伍管理建言献策;利用橱窗、公开栏等形式,公开农民工关心的重要事项和热点问题,顺畅沟通渠道。
在重点项目上,围绕工程建设各个节点,农民工服务站组织农民工开展劳动竞赛和“岗位之星”评选,选树农民工身边的典型,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能,促进了施工生产,涌现出一批岗位能手。如中铁工程设计院基础施工项目部的张金龙,从一名普通小工到班组长,再到项目经理,他累计参加了鸟巢等几十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