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ECG网站群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详细信息

中铁建工勇士第十次出征南极准备纪实

点击量:   2011-11-16 【打印】 【关闭

11月3日上午,天津塘沽新港码头彩旗飞舞、欢声笑语。天津市、塘沽区、国家海洋局领导、新闻媒体记者来到码头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送行。中铁建工集团18名勇士担负着南极中山站后勤保障系统---越冬宿舍及主发电栋的建设任务,整装待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穆亦龙代表集团公司为第十次出征南极的中铁建工勇士送行。“雪龙”号南极科考船静静在码头上等待出发的号令,船头上“热烈祝贺中铁建工集团第十次出征南极”的条幅十分醒目。随着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出发的一声令下,“雪龙”号科考船缓缓驶离码头,向着科考目的地南极中山站进发。

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部为了第十次征战南极,为了完成中山站越冬宿舍及主发电栋的建设任务,为了“雪龙”科考船按时顺利出发,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这次出征精心准备的场景一幕幕重现眼前。

一、物资准备时间紧、任务重

2011年7月25日,中铁建工集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签订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宿舍及主发电栋工程施工合同,按照计划第28次南极考察队在10月29日从上海的国内考察基地码头前往天津塘沽新港码头,11月3日从天津塘沽新港码头出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要求在10月19日—10月22日完成全部施工物资的装船任务,在这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要完成彩钢板的排版,钢结构拆分及细化,还有1套锅炉、2套污水处理设备、3台发电机组、4台容积式换热器和整个站区强电、弱电的深化设计,及两栋建筑的全部建筑材料和工程物资量的计算,才能进行材料采购、订做、加工、运输、打包、装船等工作,时间之紧迫、种类之多样、任务之繁重,超出以往任何一次南极考察的施工准备,项目部全体人员加班加点,精心组织策划、合理安排、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了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了物资设备、施工材料准确到位。

二、选拔优秀的队员,完成施工任务

中铁建工参加第二十八次南极考察队的18名队员中有12名都是老队员,他们不止一次去过南极,对南极施工、生活中的困难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特别是队长罗煌勋,连续5年奔赴南极,南极施工管理经验丰富,并曾带领9名队员出色完成25次南极考察越冬任务,获得中国中铁的表彰。其他6名新队员是从南极建设的特殊施工要求考虑,多次到湖南、湖北、四川、河北等地全面考察,精挑细选出的政治思想好,身体素质好,精神承受力强,技术超群过硬的多面手,如队员乔兴昌既可以担任电焊工,又可以担任吊装工,还可以担任吊车、叉车司机等。这些同志技术全面,加上数次参加过南极施工建设、有丰富的南极现场施工经验的老队员的传帮带,为最终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施工组织,保证南极施工

在合同签订后,国际公司党委书记孙长河对项目部提出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出征队员思想安抚,发扬中铁建工集团创造的新时代南极精神,安全顺利的完成好这次任务。总经理杨海林、总工程师许慧对这次施工的组织提出了超出往年的要求,无论是现场施工组织,还是进度安排都亲自指导。南极项目部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细化到在南极工作的每一天、每一名队员的工作量,并要求如果在南极有不可预见的事件(如暴风、暴雪)耽误了施工进度,现场必须调整进度安排把前面的时间补回来,按照计划完成各项度夏任务,为越冬工作做好有力的保证。

据南极中山站反馈的信息,今年南极冰情不好,冰上卸货根本不具备条件,只能采用直升机吊运。于是在打包之前,项目部多次开会讨论,并由多次征战南极经验丰富的项目副经理刘笃斌亲自指导,制定各项物资的分类、打包、装箱计划方案,把第一次卸货和第二次卸货的物资严格分类,并对重点物资的打包方式特殊考虑。比如,钢结构采用钢带打包、钢丝打包的双重保险,以防止在飞机吊运时散落;氟碳喷涂工艺夹芯彩钢板采用吊笼,既能保护夹芯彩钢板不受损坏又便于吊卸;灯具、门窗等易损物资及强弱电重要设备全部进集装箱;污水处理设备单独定制木箱;在装船过程中分类进行,从运输保护和便于吊运卸货等充分考虑。从而做到确保每一项物资都能完好无损的运抵南极,为南极现场施工提供保证。

四、解决特殊材料采购,履行企业诚信

中山站宿舍楼、发电栋工程的墙体设计均要求选用断桥企口夹芯彩钢板,特别是外墙彩钢板要求必须采用氟碳喷涂工艺的彩钢卷,由于材料的特殊要求给采购订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设计采用砖红、白银灰、象牙白3种颜色混合搭配以保证两栋建筑的视觉效果,用量最多的砖红色都不足12吨,而国内知名厂家如上海的宝钢、韩国的联合、台湾的业辉均要求单色30吨起订,且加工周期就要45天,周期45天的加工时间难以保证我方提出的南极“雪龙”号装船时间。为此项目经理姜秀鹏多次找宝钢集团领导沟通(宝钢集团也参加过南极建设,深知南极建设的重要性),对我方提出的南极科考建设物资要求时间深表理解并高度重视,最终答应按照我方的用量为我们订做氟碳喷涂工艺的彩钢卷,但供货时间却要到9月30日,可是宝钢集团在生产彩钢卷过程中发生了机器故障,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在极地研究中心的协调下,宝钢集团抢修设备,加班加点为我们生产。彩钢卷生产出后距装船不足20天的时间,在这20天里还要将彩钢卷制作成断桥企口夹芯彩钢板,在运输、打包对我们来说时间特别紧迫,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终于在10月9日完成了6500多平方米的氟碳喷涂工艺的夹芯彩钢板任务,并于10月11日全部运至码头。

南极环境的特殊性对设计施工材料上都有很多特殊的要求,这次中山站钢结构全部采用Q345E特种耐候钢,这种钢材在上海地区根本采购不到,只能要求钢厂订做,但这批Q345E特种耐候钢生产周期需要1个月才能完成,厂家为了南极建设的这批钢材加班加点,停下其他生产任务抢时间生产南极建设的特殊钢材,直到10月5日才完成加工、涂刷及国内预拼装工作。10月8日300余吨钢结构全部通过业主、监理的现场验收,并得到业主与监理对质量的一致好评。待预拼装拆除运至上海极地码头已是10月15日,距装船仅有3天时间。

五、艰难的物资分类打包工作

8月的上海天气十分炎热,但为了保证南极建设工程能顺利进行, 18名队员纷纷参与物资分类打包的准备工作,最先开展的是氟碳喷涂工艺夹芯彩钢板笼子的制作。此次打包氟碳喷涂工艺彩钢板的铁笼子多达73个,而且笼子尺寸多达15种,从角钢的切割、钻孔到笼子的拼装、焊接和螺栓连接,工作艰苦而繁重,每天施工队员都要顶着炎炎烈日从早干到晚,许多队员都被晒得红肿脱皮,但是由于笼子数量多,每天晚上所有队员还需要加班到10点半,在彩钢板运抵堆场之前完成了笼子的制作和拼装工作,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天。

从10月10日开始,各项材料陆续到码头进场卸货,打包和装箱工作全面开展,到10月18日材料装船只有8天的时间,这成了摆在所有队员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退缩,都是迎难而上。在装岩棉和岩棉夹心板的时候,队员都被岩棉扎的浑身刺痒几天都难以恢复,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装多达800吨沙子和石子的时候,每天队员们要装近100吨的沙子和石子,所有队员的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的人甚至磨出了大血泡;在装多达180吨水泥的时候,恰逢天气多雨,为保证水泥不受潮,每天队员们需要抢装水泥50多吨,一天下来队员们浑身上下都裹着厚厚的一层水泥,虽然戴了口罩、手套但鼻子里、嘴里依然都是水泥灰,每个队员的手都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一句。

业主在基地码头的负责人姚毅敏处长看着这么多物资,担心分类打包完不成,问项目经理姜秀鹏要不要跟船上和考察队打报告推迟一下装船时间,年青的项目经理姜秀鹏坚决的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保证在19日之前完成分类打包任务,绝不影响28次考察队的起航。”

项目部挑选了8名精干的队员,由现场队长罗煌勋、总工郑迪亲自指挥,队员们连续4天4夜平均每天休息不足3个小时把这6500多平方米氟碳喷涂工艺夹芯彩钢板,按照现场安装的建筑单体、轴线顺序分类、分批装在73个夹芯彩钢板吊笼里面,这73个吊笼居然摆满了考察基地码头的四条道路;打包300余吨钢结构用了3天3夜,在19日凌晨3点半完成了包括主钢构、次钢构、檩条、楼梯、配件及所有南极建设需要物资材料的全部打包和装箱任务,并在集装箱上张贴了醒目的货物清单,为到中山站分批卸货,开展施工提供了便利。
在10月19日中山站站长韩德胜、业主代表孙云龙和负责南极卸货的直升机机长来到打包好的现场,看到打包好的货物整齐的排列在极地中心码头上时,对我们的敬业精神、认真工作态度、打包质量给予了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夸我们充分考虑了直升机卸货各种危险和困难,高标准的完成了这批最难装卸物资的打包任务。

六、装 船

装船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顾不上订货验收的疲惫、顾不上分类打包装箱的辛苦,刚刚忙完分类打包装箱任务,还没有来及休息调整的队员们又忙于19日的装船工作中。为了将物资装置有序、便于卸货、保证施工有序施工计划,首先与雪龙船负责人沟通,明确各货物的放置位置和下舱的顺序,随后立即开展了装船作业。他们有的下到舱底负责排放货物,有的爬上卡车负责装卸吊钩,还有的队员们不知疲倦的上下船舱,一会儿上到甲板指挥吊车,一会儿下到底舱帮助安放货物,保证了货物码放准确、堆放到位。通过全体队员的紧密配合在3天时间内顺利高效的完成了此次装船任务,彰显了团队精神。随后队员们还主动帮助其他兄弟单位装船,充分体现了中国考察队大家庭的友爱,受到了随船单位和队员的一致好评。

七、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碎了队员们的心

27日是所有队员到上海极地中心集合登船的日子,但就在26日下午5点钟,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所有队员震惊、意外和揪心。这个电话就是这次带队队长罗煌勋妹妹打来的,妹妹在痛苦中告诉哥哥罗煌勋母亲突发脑血栓病危正在医院重病监护室抢救。罗煌勋同志听完电话陷入了焦急之中,一面是南极考察即将启程,一面是老母重病住院。罗煌勋自知忠孝不能双全之理,项目部领导催他赶快回去看看老母亲,罗煌勋临走时向项目经理姜秀鹏真诚的说:“我特别担心,也许这次回去可能是看我母亲最后一眼了,我已经在南极连续过了4个年了,没好好的尽过孝。但你放心,我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回去无论结果如何,我明天都会准时归队,带着这帮兄弟把活干好,平平安安的回来给公司一个交代。”

在医院罗煌勋跪在母亲的病床前,望着不能说话打着点滴,流着泪花的老娘,罗煌勋两眼含泪为老娘擦去泪花。老人家明白儿子此时的心思,更知道儿子此次的重任,用满含深情的眼光看着儿子,仿佛是告诉儿子放心的去吧,娘支持你。在罗妈妈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母亲的伟大。虽然短暂的停留没有尽到罗煌勋对母亲亏欠的孝心,但按时归队却体现了中铁建工集团员工对企业、对南极建设的忠诚。在“雪龙”号考察船缓缓离开码头时,我们的南极队长罗煌勋还思念着病床上的老娘。我们祝罗妈妈早日康复,让远在南极的儿子放心。

结束语
       这是中铁建工勇士第十次出征南极准备的故事。他们认真敬业、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精神正是中铁建工集团企业文化的展现,他们舍小家为国家正是要我们弘扬和传承的品德。他们铸就的“钢人铁马南极魂”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之魂,他们创造的“新时代南极精神”定会深深影响中铁建工的后来人。让我记住他们,中铁建工南极建设者们。因为他们代表中国中铁、中铁建工为国家极地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声明 投诉咨询 常见问题 网上调查

京ICP备05081180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 邮编:100160

电话:010-51136666 传真:010-51136668 邮箱:crceg@crce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