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ECG网站群

当前页面:首页 > 党群工作 > 详细信息

“南极精神”旗帜高高飘扬(节选)

点击量:   2008-04-21 【打印】 【关闭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记者张建松4月15日报道:南极,地球最南端神奇的大陆,她那彻骨的奇寒、壮美的冰山、亘古不化的荒原本色,使每一个踏上这块圣洁土地的人,心灵为之震撼,思想为之净化。

    但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在这片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土地上,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共同铸成的“南极精神”。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新华社记者跟随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一线采访,耳闻目睹、亲身经历,深深感受到这种“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旗帜在考察队员们心中高高飘扬。

 

 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

“钢人铁马”

    24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山站、长城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扩建工程相继动工。来自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宝钢轻型房屋有限公司、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考察队员,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南极素有“风极、寒极、雪极”之称,在这里“盖房子”讲究甚多,尤其是对房子的地基要求极为严格,考察队员要在基岩上,用岩石钻机钻下1米多深的孔,用钢管扦入,并浇注水泥,以增加房屋的牢固性。

中铁建工的考察队员在中山站打地基过程中,面临了成堆的挑战。有的地方基岩埋得很深,挖了近2米深的大坑,仍不见基岩露出来;有的基岩异常坚硬,钻头钻得通红通红的、钻机连续

 

 

烧坏了几次,都无法在上面打下一个孔;有的地方好不容易钻下了一个孔,却遇到了孔腔内不停地积水,无法浇注水泥;有时遇到冻土层,挖掘机每天只能挖下200毫米,进展举步维艰。

    面对超乎想象的困难、超乎预计的工程量,考察队员们每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累了,回来就倒在床上和衣而眠;换班的时候,揉揉眼睛脸都不擦就冲出去了。有时遇到南极天气恶劣,为了赶进度,考察队员们就在暴风雪中施工,头发、眉毛、胡子上全都冻上一层厚厚的冰渣,怀里揣的保温杯也被冻成了冰疙瘩,但他们衣服的后背,却一次次被汗湿透。

    曾经,以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的中铁建项目经理刘笃斌,给单位领导写了一份汇报。写着写着,禁不住老泪纵横,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起来:自己带领的这帮兄弟们在南极施工太苦了、太累了!

    就在他们最想放弃的时候,考察队友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施工单位甲方代表糜文明经常到工地上帮着干这干那;工程监理曹硕伟更是和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灌浆、钻孔、混凝土浇筑样样搭手;错过了集体吃饭的时间,中山站管理员程言峰就单独给他们“开小灶”。

    老刘带领10名施工队员,就这么一天天坚持下来了。工程监理曹硕伟也从一介弱不禁风的书生锻炼成能扛100斤水泥,他在日记中写到:“看着工程组的兄弟们在旷野的暴风雪中,战风斗雪,笑面南极恶劣天气。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什么叫‘钢人铁马’的中铁精神,什么是奉献内涵的南极精神。”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声明 投诉咨询 常见问题 网上调查

京ICP备05081180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 邮编:100160

电话:010-51136666 传真:010-51136668 邮箱:crceg@crce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