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9点,随着集团公司选送的情景剧《钢人铁马南极魂》的谢幕,股份公司礼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对大多数人而言,南极,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南极故事,更是一段神秘传奇。中铁建工集团的勇士们八次踏上了这块神秘的土地,谱写了动人的传奇。3月1日,集团公司又将这段英雄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将神秘幻化为了神奇……
响应股份公司号召,2010年1月12日,集团公司从七千多人的职工中挑选出八名“演员”及相关演职人员组成了排演剧组,自此开始了他们“学英雄、演英雄、做英雄”的英雄之旅。他们心中抱定——一定要将这股代表中国人、中铁人的精神在舞台上树起来……
“生瓜蛋子”,是白发苍苍的卢导演、张导演夫妇对这群来自一线小伙子们的亲切称呼。
从生瓜蛋子变身为“准演员”,每一步都有数不尽的苦辣酸甜。
他们中没有人去过南极,对南极知之甚少。当导演和大家读到这些看似神秘,实则艰辛的原始素材时,无不为南极的艰苦喟叹,为勇士们的精神感动,导演情到深处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当时,所有人的想法只有一个:这样艰苦的场面,这样豪迈的精神,“在舞台上怎么演都是苍白的”,但是,我们要学、要演、要创、要亲历南极的英雄们!为此,剧组专门请来参加过南极十五能力建设的“英雄” 李树伟做现场顾问。
为了真实再现南极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分管领导、导演白天带着大伙练习发声、形体,一遍一遍的重复;晚上泡碗方便面通宵进行剧本创作。短短三天时间,经过反反复复的创作、推倒、再创作、再推倒,前前后后形成了四个剧本。大家的眼熬红了,但剧本终于得到了初步落实。
有米下锅,大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此时,距股份公司领导审查只有5天。为了将钢人铁马南极魂艺术地从现实搬上舞台,大家像建设青藏铁路拉萨站、京津城际北京南站那样,“抢”字当先,“拼”字当头。五天里,由分管领导、导演、演员十几人组成的剧组细致分工,边排练,边修改剧本,边摸索音效、背景视频,力求真实再现南极英雄的豪迈壮举。为了表现“雪龙”号经过西风带时候船体45度角猛烈颠簸的场景,导演要求演员从舞台的一侧快速滚到另一侧,演员就在水泥地板上一遍遍的演练;为了表达归国时候的激动心情,导演创意了全体演员面朝大陆向祖国母亲冲跪的场景,排练中演员腿跪肿了,就戴上护膝接着练;情绪激动下演员嗓子喊哑了,含颗“金嗓子”照样喊;方言不会,就全公司找当地人,打电话过去学,跟着当面学,用手机录下来学。
“英雄,英雄的精神不仅要学,要演,更要融到骨子里,融到举手投足里。”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崔宝华在审查节目时这样要求所有演员。为了将英雄的精神融入到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一个眼神,动真情,演真情,传真情,演员们早、中、晚不停地排,不停地练。
排练中,演员除了要穿戴南极考察保暖衣帽外,还要穿上水靴,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他们里面的衣服湿透了,脸上滚落豆大的汗珠;有时,演到动情之处,已分不清脸上流下的究竟是泪,还是汗。只有在排练间歇的交流中才能脱下衣服晾下浑身的汗!紧张、投入的排练消耗了演员大量的脑力、体力,加之冷热交替,有的演员甚至感冒发烧浑身无力,但为了保证不影响整体进度,还坚持按时按点到场排练。有甚者连睡觉说梦话都带出了“台词”。
18分钟的剧情,经报审后要压缩到15分钟。怎么办?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都是整个剧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导演、演员的心头肉啊!此时距晚上最后一次彩排仅仅半个小时,排练场外气氛凝重……
该删哪个情节,那句话,删了之后音乐、视频、道具的调度怎么配合,怎么保证全剧的完整性,大家一时间争执不下,就一分钟一秒钟的抠,从18分钟到15分20秒的过程简直成了剧组的一次煎熬。
在股份公司两会期间,连续安排了三场演出,情景剧《钢人铁马南极魂》赢得在场观众的掌声最多,得到的评价最高。股份公司董事长石大华在3月1日首演后,亲切的接见了剧组演员,表示了极大肯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荣耀、党委书记崔宝华在演出后专门到候演区接见剧组全体人员,对每名演员的表演都如数家珍的给予了评价,并一一握手,表示演出“非常感人,非常震撼”。
《钢人铁马南极魂》,从孕育到出演,全体演员渴望亲近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愿在一点一滴地融入他们的举手投足。“能学他们、演他们、做他们就是我们无上的荣光!”他们用表演征服的其实不仅仅是观众,还有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完成《钢人铁马南极魂》排练的同时,通过学英雄、演英雄、做英雄,还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他们将带着出演南极建设者的英雄气质迈进新的人生旅程,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