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English | CRECG网站群

当前页面:首页 > 党群工作 > 详细信息

身边的“巨晓林”---记太原南站钢结构项目部先进农民工戴建华

点击量:   2011-01-21 【打印】 【关闭

近日,农民工巨晓林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中铁建工在施工的3万余名农民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开展学习巨晓林先进事迹的活动。对于钢结构公司太原南站项目部来说巨晓林同志是遥远的,但在我们身边有着自己的“巨晓林”——戴建华。

戴建华1969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大专学历,1989年开始从事钢结构施工作业。他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先后参加了南京站、北京南站、国家体育馆、太原南站等国家重点工程钢结构施工作业。

戴建华作为一名钢结构施工人员,对待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平常的工作中,总是来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晚,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上班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下班后仔细检查电焊机是否关闭,工具是否收回库房等。2010年春节期间,太原南站钢结构工程面临B1区封顶的工期压力,需要留人继续施工作业,戴建华虽然已经九个多月没有回家,但他仍然带头选择了留下。他带领着工人们冒着严寒,在节假日期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确保了太原南站B1区的生产任务如期完成。

作为一名从事钢结构施工作业二十多年的老工人,戴建华勤奋好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钢结构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电脑、CAD制图、全站仪等设备仪器的运用越来越多。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电脑的老工人,戴建华通过业余时间自学电脑课程,同时通过看书、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及不断的练习,熟练的掌握了CAD制图的各种基本操作技巧。在太原南站项目钢结构施工过程中,戴建华通过CAD制图画出了屋面主桁架及屋面分块的拼装胎架布置图,并导出了定位坐标,经过现场施工的验证,他所画的图与定位坐标均准确无误,确保了屋面主桁架及屋面分块的拼装精度,为现场施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戴建华从不墨守成规,遇到问题总是努力钻研、积极动脑,在长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在太原南站项目A区西站房施工过程中,钢柱多位于地下室深基坑中,现场钢柱最大重量达32吨,如果选择吊车站在基坑外进行吊装,吊装半径最大达48m,至少要选择500吨汽车吊才能满足吊装要求。面对这个难题,凭借多年深入施工现场的丰富经验,戴建华反复琢磨,建议在进行地下室钢柱吊装时采用搭设钢栈桥的方式进行吊装,如此50吨履带吊即可满足钢柱吊装要求。经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对该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及计算,认为切实可行。由于采用了戴建华提出的施工方案,采用50吨履带吊进行钢柱的吊装,省去了租赁500吨汽车吊的费用,因此至少节省了20万以上的吊车费用支出。

巨晓林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去提倡和学习的,戴建华作为太原南站钢结构项目部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工,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自我,为生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法律声明 投诉咨询 常见问题 网上调查

京ICP备05081180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8号 邮编:100160

电话:010-51136666 传真:010-51136668 邮箱:crceg@crce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