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年轻人往往会令人们觉得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吃不得半点苦头,事实并非如此,这位刚刚毕业的80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他能吃得了苦中苦,能承担祖国建设的大任!
崔建军,男,生于1987年,山东菏泽人,2010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201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7月加入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华北分公司,正式参加工作。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遭遇罕见的大地震,再加上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落后,这场地震给玉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多少同胞流离失所,多少亲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从此成为了孤儿。
这个时候公司接到了援建玉树的任务,公司领导马上组织人员赶赴玉树。虽然知道玉树条件的艰苦,但刚刚毕业的他凭着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在接受完培训后,依然踏上了援建玉树的道路,从此中国中铁援建的队伍中多了一位坚强的身影!
之前只是听说玉树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不到玉树还真无法想象。狂风暴雨实属家常便饭,更主要的是这里属高原气候,氧气不足。崔建军同志刚刚到达玉树的时候由于高原反应,出现了严重头痛和轻微感冒的现象,但是他轻伤不下火线,在医务室打过点滴后依然跟随工程队伍来到州政府板房工程建设现场。在这里他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职责,处处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工作当中。与劳务工人探讨工程施工,遇到观点不同会有争执,当工人经验影响到他时又能虚心接受。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见习生。
2010年8月15日,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综合楼工程正式开工,8月21日土方正式开挖。崔建军同志主要负责的是实验,测量及安质的部分工作,但是从下铲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和其他同志一直坚持在现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尽快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刚刚开工,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施工现场距指挥部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崔建军同志每天匆匆吃过早饭就立即赶赴现场,晚上十一二点回到指挥部住地已是家常便饭。为了施工进度和现场施工、财产安全,主动申请到现场值班。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觉悟,也为其他同志作了模范带头作用。他深知只有热情的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背记图纸要求,对照施工现场做法;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求教,不懈的努力使他很快熟知了现场并为现场进度顺利前行立了功劳。
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现场,项目领导班子一致决定将工作场所移至施工现场。这时的崔建军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盯现场,从基础开挖到支模浇筑,从钢筋绑扎到支撑体系的完成,他不但是管理者,更是身体力行的融入到作业团队中,搭把手扶扶正,有时晚上加班,他就给工人备好热水,在作业层中取得了更好的口碑,作业人员也乐于接受他的技术要求。朴实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做事踏实认真,从来不会放过他认为有一点点安全隐患的细节。每天工人开始上班,他总会在现场检查一遍,清点一下劳务人数,这个时候他会非常留意每位工人是否按要求佩戴了安全帽,遇到没带安全帽的师傅,他是坚决不允许上工的。有一次,他发现工人在做基坑周围防护的时候,有一个缺口没有做防护,考虑到这边经常下雨,晚上路过这里十分危险,他叫来两个工人打着手电堵上了这个缺口。
对于实验,他更是力求完美,每次做混凝土试块,他都是亲自动手。他说这样做,一来可以摸索做试块的经验,二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问题,不敢马虎,自己做到试块,自己放心。对于其他材料的取样,也是如此,他从来都是亲手去做或监督着工人师傅们做。
接触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他做事有一股特别的韧劲,领导交代的事情,办不成决不罢休。
一次,一份关于防火的应预案急需找甲方(通天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签字盖章,领导把任务交给了他去办。打听了多位出租司机,却没人知道项目办,也就是甲方的具体位置,也只是知道个大概。下车后,他到处打听,又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了项目办,当时的气温也就零下十度左右。但是,项目办并没有人,电话也联系不上,他就在那里等待,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见到了甲方的负责人。
他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80后大学生,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永不言败的冲劲,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忠厚热忱。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践行了80后大学生立足岗位,建功成才的青春誓言。是啊,祖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让我们期待崔建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多辉煌!